祭灶习俗

2010-11-23


 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,俗称“小年夜”,又叫“过小年”。民以食为天,所以中国人将灶神视为一家之主,民间有“祭灶神”的习俗。   “灶神”,旧时叫灶王爷、灶君菩萨、锅灶神君。中国信灶神有非常久远的渊源,据说创造灶神的可能是原始社会某个以蛙为图腾的民族。到魏晋时,人们认为灶神每个月都会到天上去打小报告。例如《淮南子》逸篇《万毕术》中就说:灶神每到晦日这一天,就要回到天上,向老天爷报告凡人所犯的罪过。《抱朴子》里说:在月亮晦暗的夜晚,灶神要飞上天去,报告凡人所犯罪状。犯一条大过错者,减他一算(即三天)的寿。到了近代传说中认为灶神为玉皇大帝的小儿子,被玉帝派到各家观察人们的行为;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晚上,他就回到天上,向他老子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,玉帝根据他的汇报给人以奖励或惩罚。   人们为了防止灶王爷在玉帝面前说自己家的坏话,每到过小年这一天,就想各种办法来讨好灶神。有的用胶牙糖敬他,认为这样可以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,使他只能说甜言蜜语;有的用酒糟涂在灶门,这叫“醉司令”,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;有的用黄羊祭祀。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,“吃了人家的嘴软”,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。所以,在封建时代,过小年“祭灶”是一个很重要的活动。   灶神究竟是谁?是什么样的形状?历代众说不一。《庄子·达生篇》中说:灶神的样子长得像个美女,穿一件红衣服,梳着好看的发髻。《魏志·管辂传》记载有一段轶事,说是在一个叫王基的人家中,有一位低贱的女仆,生下一个孩子,奇怪的是,那孩子一落地,就自己跑到灶里去了。管辂说:“这孩子大约是被宋无忌这类妖精弄到灶里去了的。”从这个故事看,那时人们可能把灶神的名字叫做宋无忌。但南北朝时的《荆楚岁时记》,却说“灶神名苏吉利”。到唐代的《酉阳杂俎》,则说灶神名叫隗,样子像一个美女。   关于灶神的身世和来历,在民间也有着种种说法。最富有生活气息、流传最广的要算薄情张郎的故事了。   相传古时候有个叫张生的人,娶郭氏为妻,这郭氏既勤俭又贤惠。后来张生又娶了李氏,这李氏则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婆娘。她不但挑唆张生把郭氏休了,还把张生的家产挥霍个精光。然后李氏又离开张生,改嫁他人。从此张生沦为乞丐,沿门乞讨。一天,正是寒冬时节,张生饥寒交迫,走着走着,在一家富户人家门前晕倒了。这家的女仆出门看见他,就把他扶起来,让他到厨房饱餐了一顿,张生感激不尽,定要这女仆代他向女主人致谢。凑巧,女主人正好向厨房走来,张生朝门外一看,大吃一惊,迎面走来的那女主人正是被他抛弃的郭氏。他羞愧难当,无地自容,悔恨自己,便一头钻进正在燃烧的灶膛里去了。郭氏见状十分悲痛,不久也死了。玉皇大帝听说后,念张生肯于悔过,又是在灶火中死的,便封他为灶神。郭氏后来也被奉为灶奶。   近代有关灶神来历的另一种传说是这样的:据说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偷偷私奔人间,与一个穷烧火的厨师结为夫妻。玉帝知道后非常恼火,但是生米已经煮成熟饭,玉帝也没有办法,只好将他们打下凡间。王母娘娘觉得自己的女儿也跟着那个“穷烧火的”受罪,就向玉帝说情,玉帝这才给小女婿封了个灶王的位子。   有的民间传说中,还把灶神描绘成一个无赖汉。四川金堂县的一个故事中说:从前有个叫赵辰的人,烂眼儿,油狗嘴,年龄不大,心眼却黑得很,谁要得罪了他,他就专门跑到衙门里头去告状,整得人不是挨板子就是罚钱。周围的人不敢得罪他,只好时常请他吃喝,免得他找麻烦。后来赵辰得了重病,他怕死了后没有人供他香火,就扯了个谎,说玉皇大帝封他当专管民间百姓的监察官,专门负责向玉帝报告每家人做的事,每年腊月二十四他就要去天上打报告。他死后,人们怕他又像在人间那样整人,就在灶头把他的像供起来,让他守着锅灶。年年腊月二十三,给他上供烧纸,还格外敬他一块麻糖,免得他告刁状。   不过,也有的传说与上面的故事恰恰相反,灶王爷不是一个无赖,而是一个敢于为民请命的神。湖南祁东有个故事说: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,不仅灶王爷要上天,其他各路神仙都要上天去,向玉皇大帝表示新年祝贺。在所有的神仙中,只有灶王爷最穷,穿得破破烂烂,玉帝见他的样子,十分不快。就说:“天地相同呗,为何惟独你这个样子?明明是往我脸上抹黑。明天你若还是这个穷酸相,就别占着这个位子了。”灶王爷想辩解几句,玉帝根本不听,袖子一拂,走了。灶王爷闷闷不乐走出宫门,碰到了张果老,张果老劝他说:“你还是想个法子备点衣冠再说吧。俗话说:锦衣一层遮百丑嘛。”灶王爷一想也是,可那屋主人穷得打壁无土,扫地无灰,也实在不忍心难为他。但玉帝生气了,他也没办法,只有悄悄回到凡间,那屋主人正好收工回家烧火煮稀饭,柴一入灶,那火焰头子直往外窜,差点烧了他的眉毛,烧了一个时辰,稀饭还是半生不熟。屋主人找不出是什么原因,后来想到今天是灶王爷回来的日子,就祈祷说:“灶公灶母神仙,原谅小民礼不端。你若显灵免家祸,来日还你衣冠愿。”果然火也好烧了,饭也熟了。一年又转眼过去了,腊月二十三日,屋主人记着要还灶王的衣冠愿,但身无分文,就在家中到处翻,忽然在家里找到一张黄纸,就将它剪成作衣服,在灶前烧给灶王爷了。灶王爷穿上新的黄袍,高兴地到了天上。各路神仙正在争相报告好消息,玉帝一高兴,命令赐宴。谁知灶王爷一入座,却感到身上像压了一座山一样,十分难受。众仙过来一看,原来上面写着:欠张三米几斗几升,欠李四食盐几斤几两,欠王五……众仙急忙禀告玉帝,玉帝一见,惊得不得了,叫人替灶王脱下那黄袍,但却怎么也脱不下来。玉帝想了想,总算明白过来,叫人拿来笔纸,批了几句:“好话冲得我头发昏,世上贫困是真情。灶王账单当锦衣,提醒上天众仙神。”从此以后,灶王爷的形象,就成了个驼着背、背着账单的老头子。而他到了天上,对地上的疾苦也是一五一十地对玉帝实话实说。   由于火的发现,人类由茹毛饮血过渡到吃熟食喝开水,生活有了改善,这才彻底脱离了动物界。灶是一家人烹制食物的场所,是老百姓生活中最重要的地方,因此,灶神在民间文化传统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。民间广泛流传的《灶王府君真经》,把民俗信仰中对灶神的态度,表达得淋漓尽致:“灶王爷司东厨一家之主,一家人凡作事看分明。谁行善谁恶观察虚实,每月里三十日上奏天庭……读书人敬灶君魁名高中,种地人敬灶君五谷丰登。手艺人敬灶君百能百巧,生意人敬灶君买卖兴隆。在家人敬灶君身体康泰,出家人敬灶君到处安宁。老年人敬灶君眼明脚快,少年人敬灶君神气清明。世间人你何必舍近求远,游明山过海滨千里路程。灶君前只用你诚心祝祷,无论你什么事也敢应承。只要你存好心善行方便,我与你一件件转奏天庭。为名的保管你功名显达,为利的保管你财发万金。有病的管保你沉疾全愈。求寿的管保你年登九旬。求儿的管保你门生贵子,求妻的管保你天降美人。见玉帝我与你多添好话,祷必灵求必应凡事遂心!”   在天上地下的神灵当中,灶神与老百姓的联系最为紧密。他与所在的人家同吃一锅饭,同住一间屋,对老百姓的生活最是了解。所以民间传说中灶神成了天上派驻人间各家庭的使者,这不足为怪。但人们把他们渴望幸福生活的理想与愿望也寄托在灶王爷身上,因此在这些传说中,我们也可以体察到人间生活的艰辛。灶王爷作为最穷困的神,地位最低下的神,也是人间社会下层阶级的一个缩影。当然,灶神毕竟是一位神灵,虽然神位不高,但就像社会上那些小官员一样,老百姓既希望他们反映民间疾苦,多为人民做好事,又害怕他们以权谋私,坑害百姓,因此有的神话中,灶神就成了一种流氓无赖或贪官污吏的形象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