弥勒佛

2010-11-23


  北京古剎潭拓寺天王殿,有一副脍炙人口的楹联,闻名遐尔:   「大肚能容,容天下难容之事﹔开口便笑,笑世间可笑之人。」      弥勒佛又称「布袋和尚」、「弥勒菩萨」、「弥勒」,俗姓阿逸多,意思是无能胜,为三世佛之一:过去佛燃灯佛、现在佛释迦牟尼、未来佛弥勒佛。因为他擅长修慈悲心,常入慈定,故名慈氏。后来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,但他却先于释迦入灭。入灭后到兜率天内院做「补处菩萨」,即未来佛。兜率天是弥勒的乐园,这里的一昼夜,相当于人间四百年,此天有内外两院,外院是诸佛的公园,内院是弥勒寄居的净土。弥勒净土之所以殊胜,是因为它不像其它的佛国净土,距离我们的娑婆世界很远。兜率净土在欲界,发愿往生的人,不一定出家,不必一心不乱,只要受持五戒,常常参加八关斋戒,作福行善,就可以往生了。而补处就是「候补佛修息所」的意思。释迦牟尼佛的母亲摩耶夫人死后即往生于此。弥勒菩萨既然是释迦的接班人,为了做好准备,当然要住在「候补佛修息所」。释迦牟尼佛曾预言,说他要在兜率天住四千年(人间五十六亿七千年),然后下生补登佛位。   弥勒佛出生于印度波罗奈国,跟随舅父阿波离申修行。后来亲近佛陀,佛陀为之授记,将来在龙华树下三会度众,成为末世众生美好的希望。弥勒的修行有一特色:「不修禅定,不断烦恼。」他发愿在世间常行布施,给人慈悲,重视持戒,内观智能,不急于像小乘人一样只求自我的了生脱死。  《弥勒上生经》、《弥勒下生经》、《弥勒大乘佛经》是为弥勒三部经。《弥勒上生经》主要讲弥勒上生兜率天的事迹,在兜率内院说法的情况。《弥勒下生经》主要叙述在未来世,弥勒菩萨将从兜率天生,再次降生我们这个世界,然后成道说法度众。      民间传说弥勒佛于五代时下凡投胎至明州(今浙江)奉化县,生时满屋红光,但母亲因难产而死,父亲抱着他失声痛哭。金山寺住持法明禅师,是阿罗汉转世,这天正在佛堂坐禅,忽然心绪大乱,难以入定,就信走出寺散心。经过一户人家,忽然传出一阵哭声,他连忙入门察看,知道这婴儿来历不凡,于是征得父亲同意将孩子抱回寺院抚养。长大后收他为徒,赐法号「契此」。   庙宇供奉的大肚弥勒,并非是佛教三世佛中的未来佛弥勒,而是布袋和尚──契此。契此长得矮胖,肚子奇大,且行为怪异,天要下雨的时候便预先穿湿布鞋,天晴时则穿木屐,常用竹杖挑着大布袋在街上化缘,凡所需的用品都装于布袋内,因为出门经常布袋不离身,所以人称「布袋和尚」。   后梁贞明三年,当端坐在狱林寺盘石上示寂时,说道:「弥勒真弥勒,分身千百亿,时时示时人,时人不自识。」因此布袋和尚被世人信仰为弥勒佛的化身。一直到现代,中国、日本、韩国各地,不论禅门,都安置形似布袋和尚的坐像,普遍被称为弥勒菩萨。许多供奉弥勒菩萨的寺院,常有对联写着:「大肚能容,容却人间多少事;笑口常开,笑尽天下古金愁。」   据明代朱国桢《涌幢小品》卷十八所载:「布袋和尚,唐僧,闽人。或问年几何,曰:此袋与虚空齐年。化后,复见于东阳。」   相传布袋和尚常常高歌:「只个心心心是佛,十方世界最灵物,纵横妙用可怜生,一切不如心真实。」「万法何殊心何异,何劳更用寻经义。」   这位「冒牌」的弥勒佛,千百年来取代了佛教中正统的弥勒佛而名扬四海,妇孺皆知。而佛教中真正的弥勒倒鲜为人知。「正统」的弥勒造像,身着菩萨装,常戴天冠,又称天冠弥勒。   民间认为,弥勒佛为兜率天净世界之主,其形象有三十二相,变化多端,除了布袋和尚外,其它形象世人皆不识。而民间亦喜欢弥勒佛喜气洋洋,笑口常开,肥头耷耳,袒胸露腹,手掐串珠,箕踞而坐,大肚滚圆的形象。   农历正月初一是弥勒佛诞辰。